新手家长必读:2023流脑疫苗接种攻略

2023-04-16 19:52:42来源:实况网

扫描二维码分享

“豆豆(化名)的梦想是成为宇航员,但是现在,我只希望他能做一个普通人。”

——豆豆爸爸

做个普通人。说起来简单,但对流脑患儿来说或许是种奢望。

2019年12月9日,一个寻常的下午。江苏一位焦虑而疲惫的父亲,抱着2岁多的孩子豆豆(化名)急匆匆来到医院。孩子稚嫩的身上,片片红斑夹着一些出血点,发着高烧,哭闹不止,像是感冒了。

2天后,从一个貌似感冒的发烧,迅速发展为血氧浓度低、肺部感染。豆豆很快被下了病危通知书,随后转入ICU。几天后,豆豆被确诊为Y群流脑。经过9天的生死搏斗,医生才把豆豆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而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原来,患了流脑,病死率可高达11.68%,健康的婴幼儿都存在感染流脑的风险,威胁就在身边。

虽然命是保住了,但创伤却永远地留下了,以及后续看不到尽头的康复治疗。

豆豆腿部组织大量坏死,指尖末端组织坏死,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均有2到3节的指头缺失。接下来,豆豆需要进行大面积的植皮手术和激光治疗,想重新走路,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这场疾病对于豆豆来说,是切肤之痛。而对于豆豆家来说,也是一场持久的灾难。为了豆豆后期的治疗,家庭成员不得不轮流照顾,白天父亲上班,爷爷奶奶陪护,晚上爷爷奶奶休息,父亲医院陪护。而这样的“伤痛”,还要伴随这个家庭许久许久……

一个辛酸的患者家庭故事背后,其实也是更为庞大的患者群像。

我国曾是流脑高发大国。从1938年起,全国发生过5次周期性大流行的流脑传染病。1967年那次,我国流脑感染病例数超过304万,死亡人数超过16万,让无数家庭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在传染病领域,流脑属于我国40种法定报告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属于疫苗可预防传染病。根据资料显示,2008-2017年,流脑是甲乙类传染病死亡率排序的前5位疾病。由于国家将A群和A+C群流脑多糖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其发病率已经大大降低,但很多人对流脑关注度和认知度并不高。与此同时,流脑Y、W135等新的菌群正呈现逐年增加趋势。这将导致流脑一旦发病,大量婴幼儿体内又并无相应抗体免疫,爆发隐患非常严重,将给家庭和公共卫生健康都造成很大的威胁和挑战。

流脑“急凶残” 发病率以婴幼儿最高

流脑杀伤力非常强,在所有传染病中,堪称“急凶残”之最。

这种由脑膜炎球菌感染脑膜或脑脊髓膜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在冬春季节发病和流行。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尤其是3-12月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2014-2018年流脑全国报告病例显示,1岁以下流脑患儿的病死率高达25.06%。(如下图)

数据来源: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数据库(2021)

简单来说,如果不治疗,多数流脑患者会在发病后24-48小时内死亡,暴发型流脑病例最快6小时内可死亡。即使采用抗生素治疗,病死率仍高达10%-15%。而且,10%-20%的幸存者会发生听力丧失、神经损伤或肢体残缺等严重的后遗症。

因此,流脑也是所有儿童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中,死亡率高、致残率最高的一种传染病。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曾玫教授对流脑有着更深刻的了解,她正是上述豆豆这个病例的主管医生。尽管之前豆豆已接种过A群流脑多糖疫苗,但对于感染流脑Y群的豆豆来说,A群流脑疫苗防不住Y群脑膜炎球菌感染。

“我们接管到这个孩子的时候,他已经发生了严重并发症,随时可能失去生命。我们要做的就是抢时间,尽全力去救治。”曾玫教授说。流脑发病急骤、进展很快,随时会有生命危险。永久的后遗症对于患儿所造成的身体残缺和心理负担以及家庭经济负担是非常严重的。

事实上,近10年来,中国流脑的血清群分布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过去高发的A群,演变成A、B、C、Y、X和W135群多菌群流行,其中Y群和W135群散发且呈增加趋势,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流脑“无症状携带”给确诊和防控带来难度

时至今日,豆豆父亲始终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个病来得这样急,发展得如此快。他甚至想,如果当时早点查出来是Y群流脑,又或是接种了包含Y群的流脑疫苗,那么今天孩子会不会有所不同?

“流脑在没确诊之前,和其他感冒和发烧病症没什么区别,很难判断。”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曾玫教授说。引起流脑的脑膜炎球菌可黏附定植在人上呼吸道黏膜表面,大部分感染者无任何临床的症状,被称之为“无症状”携带者,成为流脑重要的传播者。部分感染者会经历短暂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后进展为脑膜炎和休克。发热早期很容易被误诊为普通感冒。

即便是发现得早,对于暴发性流脑的治疗效果也未必理想。虽然有效的抗菌药物青霉素、头孢曲松等可以杀灭病原体,但是细菌释放的内毒素会引起严重的炎症反应,导致身体脏器不可逆的损伤,最后致死致残。

另一个客观的事实是,流脑多菌群流行,隐性感染率高,从防控上来看,难度很高。上海市疾控中心规划免疫所副所长黄卓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流脑传染源包括健康带菌者和流脑患者。易感人群受到感染后,可能会成为带菌者,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高达25%-50%,感染后脑膜炎球菌可寄生于人鼻咽部。携带流脑细菌的人群,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日常生活密切接触,比如咳嗽、打喷嚏、亲吻等,都有可能导致传播感染。

“面对流脑,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预防,接种疫苗就是最好的方式,尤其对婴幼儿的保护作用非常大。”黄卓英强调。

流脑疫苗“多价”优于“少价”“结合”优于“多糖”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关于脑膜炎专题中指出,接种疫苗预防脑膜炎,是通过提供长期保护来减轻疾病负担和影响的最有效方法。WHO和联合国倡议的,到2030年实现“无脑膜炎的世界”的五大支柱中,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关键手段。

在我国,流脑疫苗也是儿童必须接种的疫苗之一。2007年,A群和A+C群流脑多糖疫苗就被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大幅降低了我国的流脑发病率。近几年,我国疫苗企业又相继研发出了可作为自费疫苗接种的AC群结合流脑疫苗、ACYW135群多糖流脑疫苗和ACYW135多糖结合流脑疫苗(简称“四价流脑结合疫苗”),不断扩大血清群保护,让中国儿童可以拥有更优质、全面的免疫力。

图:目前我国流脑疫苗的种类和接种程序一览

但面对这么多疫苗产品,家长应该怎么选,不同地区也往往出现不同答案。我们不妨看看国家最新的指导意见。

最新的《中国脑膜炎球菌疫苗预防接种专家共识(2023年版)》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对6月龄以内婴儿的免疫保护。我国EPI均为多糖疫苗,且需要满6月龄后方可接种,6月龄以内婴儿尚无法获得及时保护。而流脑的母传抗体在婴儿出生后会逐渐消退,在3-5月龄时降至最低点。面对小月龄婴儿流脑发病的风险,更早接种疫苗很有必要。

二是强调自费流脑疫苗可以替代免费流脑疫苗的接种策略。由2019年版的3种扩大为4种,也就是新增了对四价流脑结合疫苗的接种建议:

对于<24月龄儿童,如果已按MPCV说明书接种了规定的剂次,即如已接种四价流脑结合疫苗,可视为完成免疫规划A群多糖疫苗接种。

对于≥24月龄的儿童,可用含A群和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成分的疫苗,如四价流脑结合疫苗替代相应剂次的免疫规划AC群多糖疫苗。接种时需参照疫苗说明书适用年龄范围执行。

按照疫苗“多价”优于“少价”、“结合”优于“多糖”的说法,在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全的婴幼儿(尤其2岁以下)体内,四价流脑结合疫苗覆盖了4种脑膜炎球菌血清群,更广泛、更全面。同时,“结合”工艺的疫苗能产生免疫记忆,保护效果远远优于“多糖”工艺,可让保护力更高更持久。

四价流脑结合疫苗 让我国流脑预防上了一个新台阶

2022年6月,中国创新疫苗企业康希诺生物自主研发的四价流脑结合疫苗正式登上了中国流脑防控的舞台。这款疫苗弥补了我国在高端流脑疫苗领域的缺失,让今天的中国儿童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目前,全球已有40个国家将四价流脑结合疫苗列入国家免疫规划。发达国家的多糖疫苗已经被结合疫苗替代,特别是欧美国家,使用的都是目前效果最好的四价流脑结合疫苗。2022欧盟流脑免疫策略也指出,让更早年龄段儿童接种流脑疫苗,多价流脑结合疫苗是趋势。

国际主流之所以都推荐儿童接种四价流脑结合疫苗,是因为四价流脑结合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我国的四价流脑结合疫苗使用了全球领先的CRM197载体蛋白,可避免单一载体过度使用,进而减少影响自身以及其他疫苗效果的可能性。3月龄至3周岁(47月龄)儿童接种后,均可对A、C、Y和W群脑膜炎球菌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

此外,四价流脑结合疫苗灵活的接种程序能够为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提供多重保护:3~5月龄的宝宝,基础免疫3剂次,建议自3月龄开始,每剂间隔1个月,可在12月龄时加强注射1剂次;6~23月龄的宝宝,免疫2剂次,每剂次间隔1-3个月;2~3岁(47月龄)的宝宝,免疫1剂次。

该款疫苗上市后,不仅是我国唯一、全球第三款可用于6月龄以下婴幼儿的四流脑结合疫苗,也是我国2岁以下婴幼儿预防Y群和W135群保护的唯一选择

不得不说,这款世界水准的四价流脑结合疫苗让中国的流脑防控上了一个新台阶。未来,随着人们对流脑相关认知的提高,国内或将面临一场“大浪淘沙沙去尽,沙尽之时见真金”的新老流脑疫苗交棒的局面。这也正是我们许多家长所乐于见到的,正如像豆豆爸爸期盼的那样,“如果有的选,我一定为孩子接种最好的流脑疫苗。”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专 题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
返回顶部